或許大家應該都比我更清楚了,畢竟今天我太晚回家,PS3和FFXIII都已經在E3現身了。而上面的初公開FFXIII畫面,相信大家應該也都已經看過了。(反正到處都有連結)

也罷,我們就用雜談的方式,來談談PS3和FFXIII吧。

SONY之所以踏入電玩界和任天堂有密切的關係。SFC末期在受到對手的光碟效能壓迫下。不得不採取了一貫的手段,宣佈推出SFC的光碟機。(這一手段到後來的N64還放出風聲說有64DD,不過SFC光碟機沒有下文,64DD是真的有出)

當時SEGA推出的MEGADRIVE的CDROM,並發行了著名的戰國SLG遊戲『天下布武』,NEC的PC-E也發售了著名的快打旋風一代和以偶像小川範子作為真人約會對象的美少女遊戲這遊戲體現了光碟機的強大效能與容量,可以播放動畫與大量的語音(雖然這些動畫品質今天來看真是差的不可思議),3DO和另外一台我忘記名字的主機甚至還推出了真人的照片寫真,都凸顯了光碟的優點。

任天堂從來就沒考慮使用光碟機,不過為了籠絡大眾,他還是宣布了SFC-CDROM的存在,並與SONY進行合作。當然這個計畫最後流產了,而重要的是,SONY不太甘心被耍,也在這個時機中發覺電玩市場的廣大,與NAMCO合作,宣布發行稱為PS-X的電玩主機(沒想到日後真的有另外一台主機要作PSX,不過賣的挺差的說)也就是1994年發售的Play Station,SONY加入了家用電玩主機的市場之中。與SEGA的SATURN進行當時所謂的「次世代主機」大戰(當然還有其他競爭主機,如NEC的PC-FX等)一開始互有領先,有一段時間在日本陷入全國VR快打的瘋狂熱潮時,Saturn取得了一段時間的優勝,不過隨著態勢明朗與FFVII宣布在PS上發售後,兩者勝負就已經決定。

一開始任天堂採取了以往的策略,你們兩人去爭,我最後通吃,不過這次策略失敗,N64並沒有獲得成功,雖然N64上還是有許多經典的遊戲,不過不可否認,他的確是在主機大戰中敗下陣來,這可能是任天堂第一次的大規模挫敗。今天許多對任天堂的印象:如子供向、小孩玩的遊戲、只有任社本家作品賣得出去等等印象,也都是在此時建立的。

家用主機通常只有4到5年的壽命(早期的主機壽命週期較長,但隨著科技技術的摩爾定律越來越快,主機的壽命也越來越短)1998年年底,DC發售了Dreamcast這台最早SEGA王朝的最後賭注。當時SEGA採取的策略,說真的與今天的XBOX360很像。因為知道Saturn已經輸了,所以放棄了土星,改用新主機為號召,以強力的畫面和各種新技術來吸引玩家注意(請注意我並不是說X360也會輸,因為SEGA和微軟說實話是不能比的)當時DC為了以低價促銷,捨棄了DVD,而改用自己研發的GD-ROM(號稱一張光碟有1G),這和今天360為了成本捨棄HD-DVD或是藍光而沿用DVD其實是一樣的道理,並且在手把上設計的一個結合螢幕和小型掌上遊戲機的合一的記憶卡(說實話,我覺得自己手把上有一個小螢幕是很棒的事情。比如說棒球或是麻將,不能讓對方自己自己的操作阿)

 

PS2根本不把DC放在眼裡,因為SONY知道家用主機和PC不一樣,決定勝負的根本不是誰先出誰後出,短暫的聲光刺激根本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誰能獲得幾個代表性作品的支持。今天360也是一樣,只要不獲得某些遊戲的支持,在日本是注定失敗的。不過當時我相當支持DC,或許因為我知道,這大概也是SEGA最後一台。所以我在1998年12月中,就買了有湯川專務封面的限定版主機(裡面有附MODERM和上網的光碟,不過我從來沒用過)

 

2000年3月4日(剛好是平成12年,所以有1234這樣的順序,之前PS發售也有類似的口號),PS2發售。發售前就如同今天,也展示了一些技術力,巧合的是,展示的東西竟然也一樣。當時展示的是GT3、RR的永賴麗子、鐵拳、用PS2的多邊形技術來做出FF8的男女主角舞會畫面,這和今天E3公開的作品,竟然幾乎完全一樣,這巧合實在是......

 

 

當時台灣的價格也是亂七八糟。我是3月20日左右買的,如果您是本版的忠實讀者,就應該知道我個人是絕對不定東西的,不是錢的問題,所以我當然沒有當天買到。我本來打算托人去日本搶(當時已經逐漸流出說1.00版的DVD光碟是可以讀全區,只要透過一種特殊的操作,當然很快SONY就發表的1.01版,這也造成了1.00版PS2的熱門)不過後來並沒有找人去日本買,因為有一天無聊的下午,去了一間我很熟悉的店,發現還有一台 PS2,竟然沒人訂,而且我和老闆的交情也不錯,二話不說,直接買了,當時是14500元,不過因為身上沒帶那麼多,所以我是用賒帳的方式(這有虧我平日信用良好)所以就抱著PS2回家玩了。

後來則陸陸續續買的四台PS2。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一萬型已經太老了,讀取有一些不良的情況,為了避免它完全壞掉,我個人十分體貼老員工,給予他退休。而後再度購入了一台所以後來就買的一般型,後來為了玩 FFXI,曾經購入過一台五萬型BBUnit內藏的日規機,後來因為不玩FFXI後就一併給了同學。之後再買了一台日規的薄型 PS2。買GC、N64或是XBOX就沒什麼感覺了。 這次的FFXIII一共要出三個版本,分別是一般版,也就是PS3的,另外一個是動作遊戲取向的版本,最後一個則是手機專用遊戲。

一口氣出三塊,還真是.....

 

 

 

 

 

(照片轉引自http://videogamerx.gamedonga.co.kr/bbs/view.php?id=vx01&no=12119

另外談談PS3吧,手把的情況大家也應該都知道了,許多任天堂迷甚至認為這是抄襲。不過我不關心這個。而是對於價格與發售時間我比較有興趣。20G的精簡版省略的讀卡機、HDMI和802.11b/g,售價是59800日幣,含稅的話是62000左右,台幣怎麼算都在一萬五以上,至於60G版本則是Open Price(在日本所謂的開放價格就是由各通商自己決定價格,廠商不決定,通常這種情況下,大盤商或是可以拿到大量或進價低的影響力就會很大,有時候,也成為一種價格的商業手段,各小賣店在談進價時因為沒有基準,所以非要買不知道這家店賣多少錢)不過從美國的售價599美金來看,大概日幣含稅要到7萬2左右。換台幣的話,大約在二萬二左右。不過由於水貨和熱門,我看最初的幾天,價格可能很難穩定。搞不好以前的3-4萬台幣價格會再度出現?

以我而言,當然買60G的,原則上會盡力快點入手,不過不可能第一天為了搶頭香而砸錢,畢竟我不是那種人,不過我大概推估,11月11日發售,12月初我應該就會忍不住去買了,到時候在貼上來與各位分享吧

今天補文章的時候,Wii也登場了,裡面的一些應用與協力遊戲的確很有趣,我想Wii應該比較沒有問題。只是我個人不喜歡玩薩爾達(某些特殊的理由)所以任天堂的作品一直沒有很吸引我,所以任社的主機我都不是買第一批的,雖然Wii我也一定會買就是了。至於360.....雖然我有買XBOX,不過360的遊戲實在不合我胃口。美式畫風和美國人的遊戲實在與我不合,雖然我在工作或是以前在學校都是天天看英文,但我實在覺得英文沒有什麼藝術的美感,尤其在一些滿足人想像力的幻想遊戲上(不要推託了....反正就是不喜歡米國人做的遊戲)所以到現在360還沒入手,搞不好也沒機會了(笑)

不過那些討論區的人在主機大戰,我覺得很好看(笑~當連續劇來看真的很好看)不過對我而言,實在沒有任何感覺。任天堂重新獲勝或是SONY王朝繼續,亦或是微軟突起,有什麼重要的?在那邊拼的你死我活?把奢侈品消費主機當作一種認同的象徵與崇拜,根本就是搞錯方向了。

一個沒有神韻的東西作為認同對象是有問題的,除非你是該公司的員工。國家或是宗教,這些「人」的集合體本身因為有神韻,所以會產生人的共同記憶與集體象徵,在這種集體記憶的過程轉換中,會產生出一種認同與支持的意念,這是一種非理性、超價值判斷的概念,而認同對象失敗或是瓦解時,認同者會感到莫大的失望與難過。

但是對我而言,就算這次PS3失敗了,360獲勝,FF和DQ或是其他作品也一定會「見風轉舵」,這些作品(遊戲的主體)不會「殉主機而死」,不會有一家遊戲公司說這塊遊戲與XXX主機同生同死(但是宗教或是國家就會),所以主機誰贏對於我們這種將電玩視為是娛樂,而且可以負擔起複數台主機的人來說,主機大戰毫無意義。

後面文章很怪,我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戀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